7月25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舉行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三年行動計劃》在生態環境領域主要涉及17項重點任務,在行動計劃的引領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2024年工作重點》,細化了54項重點工作。
一是共同夯實區域生態基底。
聚焦生態空間協調管控、生態屏障建設保護、長江“十年禁漁”及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相關工作。今年將在一體化示范區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試點,細化管控評價單元,制定區域生態環境管理清單,實施差異化、精細化管理。
在長三角區域完成長江水系生態廊道建設保護專項規劃編制,梳理形成長三角長江干流和相關水系生態廊道建設保護任務清單,同時將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開展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二是加強區域環境協同治理。
大氣領域重點推進臭氧和PM2.5協同治理,深化環杭州灣石化化工等重點地區VOCs“三統一”協同治理,協同實施國三柴油貨車的限行政策,實現地區大氣監測站數據常態化共享。
水環境領域重點圍繞流域和海域重要水體污染防治攻堅,要繼續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和長江口—杭州灣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持續開展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落實一體化示范區跨界水體專項治理和生態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太浦河全流域“一河一圖一策”應急聯動機制。
固廢領域將以“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區域合作的牽引,在研究制定“無廢城市”區域共建方案的同時,加快推進固廢危廢利用處置能力的協作共享和固廢跨界轉移協同監管及非法傾倒聯合執法。
三是推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首先是大力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在保障區域能源安全的同時,持續推進重點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促進能源電力低碳轉型,提高省間互濟互保能力。
其次是推動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推進海鐵聯運發展,提升水水中轉比例,深化區域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和綠色化協作。
第三是推進產業綠色發展,繼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通過綠色低碳供應鏈、綠色領軍企業等的培育,提升行業綠色化發展水平。
此外,將加快推動區域性排污權交易、綠色金融等制度創新,力爭進一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制度。